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地方小吃 > 小吃做法 > 正文

【投票开启】“年味里的乡愁”美食文化征集大赛优秀作品网络投票来啦!

发布日期:2022/3/6 10:51:51 浏览:888

纂的《南诏野史》中就有“酥花乳线浮杯绿”的记载,此处的“乳线”便是乳扇的前身。而在云南,就数大理白族人民制作乳扇的历史最为悠久,由于白族人民擅养乳牛,牛乳除自己饮用,人们还想到了一种既能使牛乳能保存较长时间不变质,又不失去它的营养价值的独特吃法,那便是将其制成固体如扇子状的薄片晾干,这样一来就便于牛乳的储存和适时食用。据清代《咸丰邓川州志》载:“凡家喂四牛,日作乳扇二百张,八口之家足资俯仰矣。”可见,早在清代,白族人民便已制作乳扇,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乳扇拥有独特的制作方法,将木瓜制成的酸水倒入锅中,加热至烫手的程度,舀进等量鲜奶,边加热边用筷子搅动,用酸和热使牛奶迅速凝固,然后捞出装容器内,略加揉捏,再用木制滚筒碾压成形状为扇面的薄片,逐一制成后,铺展在竹架上晾干,即成乳扇。由于其独特的制作方法,乳扇的形状独特,少水薄片,呈乳白、乳黄颜色,像菱角竹扇,且两端有抓痕。

乳扇的吃法颇多,最典型的吃法有三种——炭烤乳扇、油炸乳扇和乳扇米酒汤圆。

炭烤乳扇,口感像软软的芝士,稍冷却后的烤乳扇嚼起来多了几分韧劲,奶的清香与玫瑰酱的清甜在舌尖上碰撞,耐人寻味。

油炸乳扇,在油锅里油炸过之后,乳扇的颜色也由乳白变为金黄,撒上白砂糖,吃起来脆香,入口即化,别有风味。

乳扇米酒汤圆,既有米酒的清香,又有牛奶的浓醇,口感浓稠,汤圆软糯可口,天气冷时来一碗,暖胃又暖心。

17

王艺璇

山东烟台蓬莱小面

蓬莱小面是在福山拉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风味面食,是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的名吃。伴随蓬莱仙家的传说,蓬莱小面既有仙的气度与道的功夫,也有市的蓬勃与人的欢喜。作为老少皆宜的佳肴美馔,独具海鲜风味,富含丰富营养。蓬莱人的一天,便从这碗小面开始。

一碗蓬莱小面要经过备料、和面、抻面、做卤、煮沸等数道工序才能出锅,种类包含海胆面、扇贝面、海肠面、鲍鱼面、海蛎面、海参面、大虾面、鱼卤面等等。面的热气蒸腾着海鲜的咸香,入口爽利有嚼劲,天然的鲜味征服着每一位食客的味蕾。在形形色色的一碗碗小面面前,味觉、视觉、嗅觉迅速在脑海中编织成准确的坐标系统。

熙熙攘攘的闹市中,面馆是再平常不过的食肆,它的出现总能适时给人们提供饱腹、快捷且便宜的选择。当面对生活百味的时候吃上一碗面,慢慢咀嚼,任面筋的嚼劲占据唇舌,制面和做人竟也有几分相似,加入恒心、耐心、持久心,人生任凭八面来风、自由穿过,定会苦尽甘来、柳暗花明。

百种面食千般滋味,来到蓬莱,必点小面。蓬莱小面浸润着八仙文化的逍遥,寻味,最是安然悠闲。

18

刘叶芊

福建福州线面

我来自福建福州,午后时分走进一条无人的小巷,便会看见其中摆着一座座高高的木架,架子上白如雪、长如发的一挂挂面条,正是我要介绍的福州地方传统美食——线面。

线面制作起始于南宋,是传说中九天玄女为给母亲王母娘娘庆生准备的寿礼。因此,指点制作线面的九天玄女,便被福州的线面工人们奉为“制面始祖”,工人们家家供奉着她的神像。经过和面、揉圆沾油发酵、加薯粉搓粉条等步骤后,将绕好的面筷固定在特制的面架上拉长晾晒,长度一般达5-7米,细度达0.67毫米,晒干后的半成品常温可存放近1月,捆扎好后经过烘干则可保存1年。

捆扎后的一束线面福州话称为“指”,煮食时将一指线面投入沸水锅中,上浮后捞起,倒入炖好的鸭肉汤、鸡肉汤或猪上排汤,以福建老酒、葱花等调味,也可以做成富有特色的炒面,芬香味美,柔软顺滑。福州人过生日时吃线面煮成的寿面,用鸡汤加上两个鸭蛋,称“太平面”,象征平安长寿。鸭蛋谐音“压浪”,也保佑出海人一路平安。婚嫁时送线面叫做喜面,亲朋好友临门也以线面招待。

一碗线面,不仅承载着福州人对健康平安的深切祝福和美好期盼,也寄托着每一个在外的福州游子对故乡味道的浓浓回忆与思念。

19

许菲菲

广西南宁老友粉

老友粉是广西南宁市及周边地区的地方风味小吃,具有开胃解腻、通窍醒脑的独特功效,属于桂菜。夏天吃可开胃,冬天吃可驱寒。老友粉是当地很接地气的小吃,是具有亲民气质的本地美食的表率,在华灯初上之时的夜市品尝,好不惬意。

刚出锅的老友粉外观与广西其他的粉类大致相当,热腾腾的汤粉上堆满了新鲜蔬菜,各色食材搭配雪白的米粉,被飘渺的热气映衬得更为秀色可餐。

老友粉源于老友面,其名来自一段老友间的故事。老友面的来历源于一个典故:相传,20世纪初,邕(yōng,南宁市旧称)城市中心有一家茶馆,茶馆老板创制的一道开胃面曾治愈了一位顾客的重感冒,为表感激,顾客手书赠予老板“老友常来”的牌匾。“老友面”从此得名,并结合当地米粉发展成了老友粉。

大致做法:将肉类腌制好。将豆鼓、竹笋、西红柿等蔬菜切好备用。热锅凉油,倒入蒜蓉,煎炒一分钟后将豆豉,酸笋以及辣椒都倒入锅中翻炒。再加适量的清水,放入肉片炒熟,拌入调料、放入青菜。最后放入米粉,加入醋,煮熟后捞出。

老友粉口味鲜辣、汤料香浓;不仅仅闻起来香,入口的爽快感令人回味无穷。切粉的清香、滑嫩,伴随着酸笋的新鲜、脆嫩以及辣椒对味蕾的刺激,加上豆豉独特的口感,让人吃过便难以忘记。

20

吴昱卓

陕西延安子长煎饼

子长煎饼的原料是甜荞麦,糁子盛进笼布袋,经水浸泡一天一宿,随后在石板上揉、搓、挤、压,米花成了白浆,摊煎饼用特制的铁鏊子,一手舀一铜勺荞麦糊糊匀在鏊子正中,一手要拿木刮板不停地摊匀,煎饼便可出鏊了。一张称得上完美的子长煎饼,薄如纸、白如银、扁如舟、韧且亮。

一开始,子长煎饼里只卷豆腐干,越嚼越香。后来,土豆丝、嫩豆腐、大块酥肉和猪头肉也出现了。吃煎饼要喝凉汤,所谓凉汤,是一种用凉白开和蒜泥、醋、花椒面等调成的饮品,煎饼泡在汤里,连吃带喝,在酷暑里获得入喉的清爽和浑身的酥凉。吃子长煎饼,一般蘸蒜泥辣椒酱,撒花椒面、熟芝麻,添一勺韭花酱,最后淋香油。爱吃醋的倒醋,爱孜然的撒孜然。红的辣椒,白的煎饼,绿的韭花……热豆腐的嫩,豆腐干的醇,土豆丝的爽脆,酥肉的奇香和猪头肉的异香……煎饼也可以炒着吃,放青红椒和西红柿,葱蒜爆香,翻炒出盘,滋味别致。

子长煎饼的诞生,和历史上的迁移有关。相传老一辈从山西南下,所带的食材即将告罄,但是人人哀而不馁,相帮相持。突遭天降暴雨,把铺盖淋湿了,人们发现醒在铺盖里的荞麦面团经雨水冲刷、浸泡,已成乳浆。不得已,只好就地起灶生火,把已成面糊的乳浆摊成又薄又小的饼,哪知香飘十里,人人为之动容。自此一路卷野菜、树根来到子长,从此在这里定居、繁衍,渐演变成如今的子长煎饼。

子长人对荞麦保持着一种高度的虔诚。子长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吃煎饼走”,煎饼馆遍地开花,在子长的街道上五步一摊,十步一间。子长人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吃一顿“全煎饼宴”是最热情的款待。吃煎饼有一说叫“剥穷皮”,卷煎饼的时候一张一张卷,“穷皮”越卷越少,寓意来年光景越过越好,“熬煎”(烦恼)愈来愈少。子长煎饼中有着陕北的山泉水和甜荞麦的魅力,它的韧而薄,素而雅,与子长人骨子里的倔强而率真、仁义而温厚亦是一脉相承的。

21

李维

云南大理雕梅

雕梅,既是云南大理白族的传统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据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探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雕梅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带甜,沁人肺腑,外观晶莹剔透,色泽明亮。

制作雕梅以盐梅作为原料,先用石灰水把盐梅浸泡,取出晾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扁后成菊花状、锯齿形的梅饼,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许食盐,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红糖、蜂蜜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黄色时就可从瓶坛中取出食用。

如今,梅肉上的花纹愈加多样,有玫瑰花纹,绣球花纹,米字花纹,八角花纹等,每一颗梅子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凝聚着白族手工艺人的拳拳匠心。

云南大理有这样的风俗,在姑娘出嫁之前,呈献给婆家的见面礼,就有一盘精心雕制的雕梅。新婚之夜,新娘要“摆果酒”招待宾客,雕梅的制作技艺和味道如何,便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文人墨客也以雕梅为题写诗助兴,如有一首赞誉雕梅的诗道:“小小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兰;蜜糖浸渍味鲜美,疑是仙葩落人间。”

22

刘洋

云南镇雄“三角汤圆”

汤圆是中国的传统美食,顾名思义应该是圆形的,而镇雄汤圆却是三角形的,人们称之为“三角汤圆”。传说古时候,生息繁衍于乌蒙山北麓赤水河畔的镇雄百姓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到春节就捏制“山形”汤圆作为供奉山神的祭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角汤圆”就成为镇雄人的传统美食。也有民俗专家认为:镇雄的汉族群众大多是600多年前明朝“调北征南”时期迁居而来的移民,最初迁徙到这里的时候,为了与当地彝族、苗族人民交好,便将汤圆做成三角形状,象征三个民族的团结与和谐相处。无论是传说还是推断,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团结。

镇雄“三角汤圆”的用料十分讲究,先将糯米或者高粱放入石碓窝里碾成糯米粉、高粱粉,放置在靠近烤火炉的木箱里储存。馅主要有苏麻糖和富油糖两种,苏麻糖的制作方法是将苏麻(又名紫苏)碾粹,放进熬好的红糖汁里搅拌成糊状,待其凝固即可;富油糖的制作方法是将猪油熬成油渣,和着橘子皮、大枣肉放在菜板上用刀慢慢剁成泥,加入蜂蜜、红糖和芝麻,再反复搓揉融为一体,做成圆球形状封装。

取适量糯米粉或者高粱粉放入盘子中,加入凉开水和面,搅拌后手工揉成面团,每次取2cm左右的小面块捏成圆形面皮,取少许馅放于其间,放置在两手拇指和食指中间,然后双手合拢同时向内微微用力挤压,即做成一个三角汤圆,同时用砂锅盛水烧开,将做好的汤圆放入锅中煮3-5分钟浮起后,即可盛入碗中食用。

“三角汤圆”不仅外形漂亮,味道也十分可口香甜。苏麻糖馅的味甘淳厚、口齿留香,富油糖馅的油而不腻、入口丝滑,具有补虚、调血、健脾、开胃及散寒解表的功效,特别适合冬、春两季进补食用。

23

陈舒平

湖南长沙剁椒鱼头

明朝末年辣椒由南美移植中国,湖南地处亚热带,湿润多雨,土壤适宜辣椒长生,而且辣椒具有驱寒,祛风湿的功效,能促进唾液分泌,增进食欲,在湖南喜食辣味食品的人逐渐增多,湖南人嗜辣也渐渐出名。辣味菜也成为湘菜富有特色的部分,湘菜中的辣味有很多讲究。

剁椒鱼头以鱼头的味鲜和剁辣椒的辣”为一体,风味独具一格,也被称作“鸿运当头”、“开门红”,据说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朝雍正年间。

制作方法:

1.将鱼头洗净,从鱼唇正中剖开,在鱼头下面鱼肉较厚的部分斜划几刀。2.将料酒、胡椒粉、盐撒在鱼头上,抹匀,腌制约20分钟。

3.将高度白酒倒入剁椒中,拌匀备用。

4.在腌制好的鱼头表面淋上少许油,抹匀。

5.将姜切片、葱切段,铺在碗底。

6.再放上处理好的鱼头。

7.然后将步骤3的剁椒铺在鱼头上。

8.蒸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烧开,然后摆入鱼头,盖盖,大火隔水足汽蒸约10分钟。

9.将蒸好后的鱼头取出,倒去碗内多余的汤汁,撒上葱花,淋入蒸鱼豉油,然后将适量的油烧热,泼在上面即可。

“剁椒鱼头”是一道以鱼头和剁椒合为一体的菜肴,火辣辣的红剁椒再覆上白嫩嫩的鱼头,那味道实在是香,从而使得鱼头的鲜香被牢牢的保留在了肉质之中,剁椒的味道恰到好处地渗入到了鱼头里,简直够辣够上瘾。

赴长途,别故乡,半年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小吃做法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