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地方小吃 > 小吃做法 > 正文

乡村振兴看山西

发布日期:2023/6/8 19:23:51 浏览:239

来源时间为:2023-06-08

乡村振兴看山西_晋中榆次区:农文旅融合、产加销一体,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新高地

田小丽

2023年06月08日07:56_来源:

小字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山西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三晋大地奏响美丽乡村建设“春之曲”。

即日起,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人民网山西频道联合山西省委网信办、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共同推出“乡村振兴看山西”专题报道,讲好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山西乡村振兴故事。

初夏时节,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榆次段一路畅行,魏榆大地沃野田畴尽收眼底。一山一景,山转景移,让人颇有“车在村间过、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晋中市榆次区建设完成245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在示范廊带周边打造精品示范村,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优化产业格局,美丽乡村既添颜值又增价值。

近年来,榆次区委、区政府锚定“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目标定位,着力打造“现代都市农业高地”,全面创建“特优”农业品牌,聚焦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力名特优: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清清苹果卖相好、口感脆嫩,没想到晋中榆次的苹果品质这么好,这个品牌的货源我们认准了!”

2021年10月,在天津举行的第105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产于晋中市清清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苹果现场“圈粉”,参展人员争相品尝,交口称赞,擦亮榆次农特产品品牌。

山西小吃做法

“清清苹果”共享农庄。

走进位于北田镇大伽南村的“清清苹果”共享农庄,大片的苹果树、多彩的菜地、美丽的花卉映入眼帘。跟别的果园不同的是,这里的果树上挂有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认领人的名字和电话。

“共享农庄,就是将菜园或果树划分为一块块小地,游客认领一块或者多块实现‘蔬果自由’。”晋中市清清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武祝琴介绍,共享农庄还包括私人订制直播培训基地、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项目、休闲农场特色体验等5大板块15个特色研学休闲体验项目。

据介绍,一棵进入盛果期的苹果树,每年订制价为1180元,保证客户收获200公斤苹果,订制人看得见树、摘得到果,不仅吃得放心,还增加了体验感。而原本收购价2元一斤的苹果,也因此身价大涨。

在武祝琴的推动下,“榆次苹果”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她负责的合作社,目前已建成榆次苹果国家级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如今,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2个乡镇50个行政自然村5万亩果蔬产业发展。“我们正在开发建设占地71亩的果蔬精深加工产业园,建成后将拓宽精深加工品类,从研发、包装、宣传、体验等方面,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对于下一步发展,武祝琴信心满满。

山西小吃做法

“清清苹果”挂满枝头。(资料图片)

除了“清清苹果”,“三郝果农”也是榆次数得上的特优农产品品牌。

“三郝果农”是山西三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郝农科”)的品牌,该公司位于榆次区修文镇中郝村,示范推广的七彩番茄、沙培三郝瓜、气雾栽培、“鱼菜共生”等新品种和新生产模式在当地家喻户晓,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采摘。

“以前我们都是大老远跑到城里打工,收入没有保障。自从来这里干活,一天稳赚100多元。”中郝村村民郝建英今年53岁,对于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她十分知足。

三郝农科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杜翔宇介绍,截至去年底,园区累计接待近2万名游客,各项收入近10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近年来,榆次区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加大品牌农业推广力度,以“榆次品牌”塑造“品牌榆次”,形成了产品品牌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市场化的良好格局,走出一条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贯通产加销: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

上午10时,走进位于榆次的山西海玉园食品有限公司石头饼生产车间,现代化生产设备串联出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和面、成型、铺石、烘烤,每道工艺流程都实现了标准化。

石头饼,原是山西民间一种风味小吃,做法是把干净的石头烧热,再用石头的余热把面饼烤熟。然而,就是依靠这种不起眼的石头饼,山西海玉园食品有限公司从一个面饼小作坊成长为一个年产值6亿元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并出口欧美国家。

山西小吃做法

山西海玉园食品有限公司石头饼生产车间。

“山西是小杂粮王国,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吃上海玉的杂粮食品。”这是山西海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海的梦想。未来3—5年,海玉杂粮功能食品产业园全面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000个,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种植户和养殖户协同发展。

该公司总经理侯自成介绍,海玉着力打造的主食糕品、杂粮功能食品产业集群,已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截至目前,拥有3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主要生产饼干、馍片、蛋糕、面包、石头饼、膨化食品六大类200多种规格。“今年我们计划通过引进专业销售团队,力争销售额突破8亿元。”侯自成说。

在榆次,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位于张庆乡怀仁村的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一家。

走进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一口口装满醋的大缸整齐放置在离厂房不远的空地上,一缕缕浓郁的酸味扑鼻而来。酿造车间里,工人们正在不断翻搅着发酵池,谷物发酵后特有的清香飘散在空气中。

“全年原醋总产销可达2.5万吨,年产值8000万元。产品不仅在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份热销,还远销日本等国。”公司总经理李成刚介绍。

该公司与农户联合成立了合作社,目前有制醋农户29户,不仅在怀仁村建有500亩高粱种植基地,每年还向当地种植户收购高粱3000余吨,带动了就业增收。

目前,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现已开发出纯净、纯粮、原晒、手工零添加、礼品5大系列共计70多个品种,产品连续荣获“山西省著名商标”。

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的醋酸发酵车间。

据了解,2022年,榆次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93亿元以上,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聚集区建设构想日渐成型。下一步,围绕精深化产业链发展目标,榆次区将以“榆次好吃吃”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优秀企业、优质产品。

打响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农特产品”,打造山西省第一个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区”……今年,榆次区将以此举措,加快全区现代都市农业高地建设。

“以海玉食品、灯山井陈醋等15个链主企业为龙头,大力招引和培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头部企业,打造榆次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省级专业镇、山西预制菜示范区。同时,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做文章,持续壮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榆次的区域影响力。”在5月21日召开的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座谈会上,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英杰强调。

据了解,榆次区将与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合作,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推介考察暨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签约仪式,强化“政府 链主企业 产业园”招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合农文旅:谱写“诗与远方”交响曲

满目苍翠、流水环绕、古建林立、民俗味儿浓郁……在榆次区乌金山镇小西沟村,有这样一处游客慕名“打卡”的休闲胜地。这里既古朴又不乏现代气息,小镇时不时举办各类沙龙、音乐节、文化艺术节、美食汇,文艺范儿十足。

置身小西沟,人们很难想象,小西沟村过去是一个废旧矿区。

“20世纪80年代,这一带曾有数十家采石场和小煤窑过度无序开采。2016年以前,这里没有一间房、一棵树,水已断流很久,沙石裸露在黄土外,路面塌陷,村民易地搬迁。”说起初来小西沟的场景,吕增军痛心不已。

吕增军是山西东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小西沟乡村文旅康养综合体董事长,2016年来到小西沟,他一眼认准这里是建设文旅康养综合体的绝佳宝地,很快便带领团队进驻。一期工程就选在占地1200余亩的小西沟矿场旧址。

项目引进全国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领先团队,把小西沟作为石头山种树的实验基地进行改造,仅用了六年时间,这个曾经满目疮痍的采石场,就被打造成满眼苍翠的绿色家园。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吕增军修复小西沟的初心。如今,小西沟村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身为一个集非遗文创、中医康养、休闲度假、亲子旅游、户外拓展等多元素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文旅示范小镇。

乌金山镇小西沟村。

乡村变景区、农家变民宿、土地变成致富田、农民念起生意经……小西沟村立足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这条路,不仅满足了游客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也打造出增收致富的农业产业链,带动周边大量人口创业就业。

像小西沟这样的村子,在榆次区不止一个。

在乌金山镇后沟村,一幢幢蓝顶白墙的二层别墅躺在青山环抱中,远望像极了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后沟村曾是榆次区较为贫困、落后的山村,贫瘠的沟坎上满山都是旱玉米,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后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占杰回忆道。

考虑到后沟村紧邻AAAA级景区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李宁国际滑雪场,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堪称天然氧吧,村“两委”班子共同商议,决定打造以乡村旅游引领的田园综合体和以康养引领的共享养老社区建设,构建一产、三产协同发展的模式。

乌金山镇后沟村。

目前,后沟村成立了以蓝莓、樱桃采摘为主的天地祥和合作社,集种植、康养、研学等于一体的宏艺康乐田园综合体。同时,引进希尔斯双语学校、康养小镇等项目,为这个曾经靠天吃饭的村庄增添发展动能。

“村里产业多,白天你在我们村基本见不到闲人,都挣钱去了,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000元。”让陈占杰最为欣喜的是,这几年,陆续有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在他看来,“年轻人回流”,乡村才有活力,振兴才不是一句空话。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山西省旅游名村”……如今,居住在别墅里、耕作在田园上、活动在景区中、熏陶在民俗下,已成为后沟村民幸福生活的写照。

近年来,随着榆次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产品供给、市场秩序等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田野、农场、果园、乡村等备受游客青睐。乡村游,已成为榆次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极。2022年,榆次区接待游客330余万人,收入达到4.3亿元。

今年,榆次区将以“项目提质工程”“美丽提档工程”,“廊带提升工程”为抓手,突出设施蔬果、有机旱作、高端农旅、田园风光、精深加工等

[1] [2]  下一页

最新小吃做法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