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地方小吃 > 小吃做法 > 正文

忘不了杨梅山-沙县小吃的拌面做法

发布日期:2015/12/22 4:41:04 浏览:626


十年以来,家乡杨梅山一带食谱的大变化,对于健康理念的重视以及食谱的多样化给我深刻印象。吃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讲究品味与质量,健康饮食已成家乡人的共识了。


“莆田的汤是我这辈子所喝过的最怪异的汤。”这是小邱的名言,每每回想母校,就自然而然想起了它。莆田人做汤时,要往里面放很多醋的,是为了健康着想的。在小邱的印象中,醋只是用来去腥杀菌的,没听过做肉片汤还要大把往里面倒,他实在不习惯,只好在食堂师傅给他做汤的时候,站在一旁,虎视眈眈小心翼翼不断地提醒他,网开一面,不要放醋啦。可是不放醋了,他还是吃不习惯,总觉得汤里面有一股什么很讨人厌的味儿在里面。


在母校食堂,莆田风味的小吃,也非就一无是处,至于卤面,哈哈,真不错。兴化米粉就非常出名,我和小邱都佩服个别师傅能将米粉做得那么细那么好,那是炒出来的,炒出功夫来,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吃过最好吃的兴化米粉,是在学校附近一家深巷小店,其做法:用新鲜豆浆炒制!服务员送上我们点的东西时,看着就觉得胃口大开:盛米粉的是精巧的小盘子,配的汤是用小木碗盛的新鲜豆浆,这一切与莆田的海盆海碗大相径庭。


那次吃过之后,因为不记得那七转八转的路,所以再也没去过那家小店,以后每当想起,心总有些失落。小邱也是如此,失去了,更感觉其美好,越发想念,越发想拥有,可是不如愿就会随影而至,折磨人。嘴馋的时刻,就来母校食堂,缠住师傅,开开小灶,小勺烹制,其产品精良无比,享用的那个满足,无法形容。


常常光顾学校附近的一家沙县小吃。沙县小吃有时候就成了小邱逛街肚饿的唯一选择,常见的沙县小吃品种是小笼包,拌面,和各种炖罐,对于小笼包这类面食小邱一般都是浅尝辄止,最喜欢的还是拌面,倒非面条如何与众不同,而那拌面的花生酱实在太香了,后来听一个沙县的小学妹说,沙县还有一种名吃“板鸭”,只是没吃过。


小邱对莆田西天尾的扁食赞不绝口。小邱在军民中学学习,房东对他疼爱有加,热水茶水管够,小邱亲热的叫她阿姨,阿姨常常亲手煮面条另加扁食给他吃,他告诉我,这辈子吃过最好的面条就是阿姨煮的:一堆青皮小子围成一圈呼哧呼哧吃得一头的汗,汤鲜味美,那样的温暖让他至今怀念。让他怀念的还有母校里搞卫生的几位阿姨,那敬业精神,一直萦绕在心中。


晚自修后,每当头晕眼花饥肠辘辘,这个时候小邱就扑向不远处的林记,掀开店门的塑料帘子,一股牛肉味扑鼻而来,使小邱常常对那服务员送面的速度“怀恨在心”。


昔日杨梅山,是我们的乐园。漆黑的夜晚,我们像地下工作者,带上电筒,带上袋子,领着大家,常过去看看。吃到牙软,再摘个满袋,搬回宿舍,你笑我乐,一大享受。杨梅山下那片荒地,曾一直以为是属于我们学校的,原来是属于附近村落的,在这里,留下我们无数脚印,留下一串串美美的梦。在枇杷种植区,有多少人在这儿,感受着吃饱枇杷后,逃命狂奔的快感。同时也是与恶狗赛跑,这是锻炼身体的好去处。留恋那不完美的杨梅山,静下来的时候,停下脚步的时候,总会回首那段留在那边长存记忆中林林总总的片段!也许有些记忆会在模糊中散失,飘零远去。但我们总会记起,我们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时光,那段有模有样的青春年华,与杨梅山,相伴相随。


留恋母校东边的安帽,那高低错落的农居,掩映在点点荔枝红浓浓绿荫中,夜晚来临时,或明或暗,偶尔村狗“鼎沸”,疑似家乡;留恋宿舍这个小小的集体,总有叽叽喳喳的话儿,聊不完,生管来了,在熄灯之后,轻手轻脚巡视我们宿舍,一有风催草动,我们顿时就静了下来乖了下来,耳语一小会儿后,故态复萌,自鸣得意;留恋图书馆电脑房,一到晚上开放时间,如同黄河缺口,开门后,管理员要以光速从门口闪开,那精彩画面,很经典;留恋那中区足球场,热血喷张的球迷英雄聚集地,寸草在英雄们的脚下垂死挣扎;留恋中区文荣体育馆,这个莆田最大的体育馆,多少‘超女’梦想着粉墨登场的好去处;留恋学校领导那深入浅出的形势报告会;留恋那一次次激情满怀的征文,难忘那蛮有莆田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留恋一位位严肃、和蔼的师长,是他们,把我们领进知识的殿堂,给予我们本领与智慧,明确与坚定人生方向。


跨出母校的熟悉校门,已过去了整整十个春秋。岁月如歌,岁月给了我们青春,当年一个个的略带羞涩的我们,十年的历练,如今大都意气风发。


人世间,最让人一生都放不下忘不掉的、让人魂牵梦萦的情感就是同学情谊,最难以割舍。时间越长,它就越显得浓重无比。一旦被触及,就好比是涌泉,汩汩地流淌。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又熟悉又亲切的名字,叫杨梅山。当中的我们,有不少人,在这里,就以同学相称,情感浓的化不开;我们更多的就来自乡下,来自莆田山区或沿海乡镇,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的共同地域,以及共同兴化语言、相近的习俗,让我们走在一起,靠得更近,度过难忘青春好时光。


是杨梅山留给我们,一生美好回忆,这个时代激情澎湃的回忆。


同学们绝大部分生长在农村并劳作、生活在农村,十年以来,仍有相当一部分依然在农村工作,无怨无悔;在城里工作的同学,也并非寥寥可数,不少同学事业、业绩还相当不错,引人关注;一些同学在他乡,已是人之翘楚了,值得庆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时代的幸运之神眷顾了我们。时代给予我们的青春年华,拳拳赤诚心,殷殷手足情。在同一个课堂上,我们共同接受着文明的启蒙,共同允吸着知识的乳浆,共同享受着那父母,兄妹般的爱抚,共同沐浴时代阳光雨露。


同学们相聚有时会在城里,有时是在乡镇乡村。在老家相聚,最难得的是畅快淋漓。喝完了酒,吃罢了饭,同学们就不由地想起昔日杨梅山岁月,重温杨梅山往昔。想起了我们的嬉闹,想起了莆田方言关于师范与吃饭的争论,想起了班里的种种趣事,各种雅号外号,记忆犹新。聚会之时,我们掏不尽关于杨梅山的心里话,没有掩饰,愿意把曾经的自己,全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一派老顽童的模样。说起乡下的农事,总有共同的话题,在那个年纪,我们在什么时候,自己在田野中躺着的,在某地站着的,爬了哪棵高树的,捅了哪个鸟窝,抓了哪些泥鳅、知了的,上的是什么坡,下的是哪条河,个个悠然自得,描述的近乎传奇。因为每个人与老家的村庄、土地、庄稼、树木、河流是如此的亲近,同时又感觉到自己正与昔日的同学一起分享着亲近自然的那份快乐,童趣在同学们从村里奔向村外的路上早早地就蔓延开来了。


杨梅山,是人生中极短暂的青春一站,是五路车必经之所,正是因为短暂,才更显她的珍贵。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青春不是为了赞美,而是为了创造和回忆。等有一天,我们都老得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就靠依偎着杨梅山青春的回忆来呼吸。


难忘杨梅山。一起来珍藏这杯用“杨梅”酿造的美酒吧。


最新小吃做法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