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地方小吃 > 最新资讯 > 正文

重庆掌故丨好吃皮!70多年前的重庆高档餐厅还有动物园和高尔夫球场

发布日期:2023/8/16 10:57:30 浏览:170

▲重庆“冠生园”二楼餐厅,供应粤菜、西餐

重庆乃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秦代就是天下36郡之一,称为巴郡,饮食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把吃饭作为首要之事。百年来,老重庆人的饮食习惯如何?吃些什么、爱进哪些餐馆、有些什么轶闻趣事?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多位年在耄耋的老人,根据他们的口述撰成本讲稿,以供谈资。

一日三餐

老重庆人习惯早餐吃米饭,社交应酬的早餐也上馆子吃米饭,以蒸菜(烧白、鲊肉)、汤菜为主。老重庆人早餐吃米饭,主要认为白天要谋生,吃米饭耐饿。主城区内段牌坊的“白万发”,俗称白家馆,打铁街的“金谷园”,罗汉寺街的“义顺馆”,杨柳街的“嘉鱼”,大阳沟的“巫家馆”都是店堂不大,生意火红的地道重庆风味,每日一早食客盈门。

▲“百龄”餐厅广告

早餐点心店称“粑粑馆”,过去不属于餐饮业,该行帮另有公会(即行帮的领导机构,相当于如今的行业协会组织)在临江门,主要供应豆浆、油条、白糕、醪糟,街头巷尾也有豆浆担子,附带卖油条。最有名的是“西笑”豆浆店、“麦庐”蛋糕店,均在中一路。抗战前粤式早茶、点心店很少。“粤香村”开张时,早堂卖粤式皮蛋粥、叉烧包子,不大为重庆人所喜,后改营炖牛肉汤,这才门庭若市。

重庆人午餐较考究,宴客均请吃炒菜,各餐馆都有固定菜谱。晚餐则比较马虎,多以小吃当顿,如小面、抄手等。

从天黑到午夜,最盛行的就是夜宵,那些挑着担子的小贩穿街走巷,边走边吆喝:“炒米糖开水、盐茶鸡蛋!”“藕粉、凉面!”“抄手、担担面罗!”这是数量最多的。同时的街头叫卖的还有椒麻鸡子、油炸豆鱼、鸭杂碎等等,属于下酒菜。卖梆梆糕的小贩,则边走边敲竹梆,犹如古代的打更匠。这些叫卖声此起彼伏,在码头、客栈地区忽远忽近地出现,构成山城市井的民俗风情画,别有一番风味。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渝,大批外地公教人员涌入重庆,为适应机关厂矿上班,重庆人的早餐也随之渐变为豆浆、油条、蒸饺、大饼之类。由于敌机白天不断空袭,社交应酬的午宴也改为晚宴。那时,尽管各种菜系集中陪都,各派厨师各显神通,招徕五湖四海的食客,吸引怀念家乡风味的流亡者。但百菜百味的川菜、地道的重庆味大小饭馆,依然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不仅兴旺,而且以回锅肉、鱼香肉丝、榨菜肉丝、毛肚火锅等吸引并倾倒了外省人,在全国甚至国外赢得了市场。

▲“凯歌归”餐厅广告

渝派川菜宴席

川菜过去一向是按地区划帮的,如成都帮、重庆帮。还有大河(指长江)帮,包括江津、合江、泸县、宜宾、乐山一带,具有川南风味,出名的菜肴有东坡肘子,此菜以在苏轼家乡眉山制作的最为精美。小河(指嘉陵江)帮,包括嘉陵江上游及川北一带,习惯于传统菜、民间菜。如“九大碗”中的芙蓉蛋、豆皮蒸肉、坨子肉、鸩千张、扣鸡、扣肉、春芽炒蛋、回锅肉、炒杂办、原汤酥肉等。也有著名的地方菜,如“顺庆羊肉”是南充的特产,毫无膻味,清如鸡汤。川北凉粉也是南充的著名食品,人皆称道其色、香、味、形。自内帮(分布在自贡、内江、荣县、威远、资中一带)。自贡原是盐商集聚之地,官商往返频繁,讲究排场,常有宴会,筵宴名菜颇多。内江是成渝交通要道,在未修建成渝铁路之前,旅客必在此住宿,餐馆也不少),另外还有“面食帮”(指面点小吃铺摊)。川菜当以成都味为主,合川、内江、宜宾的烹调也不错,重庆则汇各地川味精髓自成风格。

抗战前重庆高雅的大餐馆计有“留春幄”、“久华源”、“暇娱楼”、“蕲春”(位于现公园路)、“瞰江”(今人民公园内)等,经营雅座筵席。

宴席的档次分为烧烤席、鱼翅席、海参席、满汉全席等。至于杂烩席,只能算是低消费。既然称“席”,起码就得有“十二七寸”、“九七寸”(12个或9个7寸盘装的冷菜、糖果碟子)等“台面”。美食讲究美器,还必须备有名瓷杯碗,包银乌木筷或牙骨筷。冷盘讲究造型装饰,所谓吃一看十。席间必有点心,至少两道,正餐前送面条或莲子羹,餐中加送荷叶饼之类,还送上一个小纸盒,内装包子、烧麦各一,不即席吃,连同剩下的珍馐盛入盒中,带回家作“杂办”(即礼物)。川菜珍品为虫草鸭、贝母鸡、竹参鸽蛋,价格不菲。烧乳猪、鹅掌、熊掌之类,则属烧烤宴中的特级款式,饮料以重庆“允丰正”酒厂生产的仿绍酒为主。

▲老重庆的火锅,起初是一人一只锅。

中档餐馆以大阳沟的“巫家馆”、“王家馆”有名,坛子肉是其特色菜。坛子肉是用猪肘子、肥鸡、海参、鱼翅、鸡蛋等原料20余种,和四川特产辅料一并入坛封固,微火煨烧而成。金黄鲜艳,肥烂浓香,适于冬季入桌。一坛可供20人吃一餐,人少可几次食用。

“粤香村”餐厅1926年创办于保安路,是大型川菜餐厅,专做以牛肉为主料的菜肴,主厨的陈青云等厨师长于做清炖牛肉汤、牛尾汤、枸杞牛鞭汤等。所炖的牛尾汤汤色清澈、汤鲜味美。“白玫瑰”餐厅创建于1933年,40年代业务最为畅旺。该餐厅以发售快餐食品为主,如早点的肉骨头粥、花生浆、赤豆汤、芝麻糊等,顾客甚为拥挤,有诗赞其肉骨头粥曰:“骨汁煮粥善添精,暖胃姜葱可口珍。药补不如食补妙,少花钱来又养身。”

1930年代初,重庆兴起了园庭式餐厅,最大的是中山四路的“陶园”,除餐饮外还有高尔夫球、台球、动物园和露天电影。高挡的还有“上清花园”(现“范庄”侧后),内有高尔夫球场,并畜有豹子、野猪、狐狸、獾。“生生花园”在牛角沱,1939年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在此出席公宴,用筷子吃中餐。“适中花园”在今少年宫。较次的有“曼园”、“大观园”,均在学田湾附近。那时已有“三飞”、“鸿通”等出租汽车行接送宴饮者。抗战时期,园庭式餐厅多被政府机关征用歇业。

抗战时期,川菜帮“暇娱楼”等大馆子继续维持,并增加了“小洞天”、“味腴”、“醉东风”、“凯歌归”、“白玫瑰”、“大三元”等,名菜有蚂蚁上树,龙眼什锦,一品锅等。

▲“汉宫”火锅店广告

“蓉村”饭店于1945年创设于棉花街口,是有名的中级饭店,以焖锅饭滋润清香、小煎小炒又好又快著称。厨师张德荣有40余年烹调经验,最长于爆、炒、溜、煸。如口袋豆腐、豆瓣鲢鱼、小煎鸡、姜爆鸡丝、砂锅鲜菜、软鸩豆油皮等,都是拿手好菜,后迁民族路营业。

清真餐馆、小店多在邻近清真寺的厚慈街一带,都挂着“清真”的黑漆金字小牌。较有名的除“百龄”回民餐厅外,尚有较场口的“吉盛园”,烹调牛鞭及其它牛肉制品。食客点菜有规矩,称牛阴曰“碗口”,牛直肠曰“般指”,不懂行会犯忌。羊肉馆以“顺庆”最有名,该餐馆盛暑天卖附片羊肉和炖羊胎,都是大补品。

素斋方面,罗汉寺、能仁寺均可为施主治理斋席。能仁寺的“烤鸭”色、香、味可乱真,花生豆腐胜过大豆制品。长安寺有素食部卖面点,公园路口的“紫竹林”素餐馆经营直至解放。

银行家如潘昌猷、杨晓波等在机房街(现人民公园路口)天府营造厂内,设有仅供几个大款巨头聚餐议事的小厨房,当然是名厨掌勺。电力公司董事长私厨做的烧鳖,名声在外,外人无此口福。宽仁医院为外籍医师设在五四路口“嘉陵”茶杜楼上的西餐厅,也不对外营业。有的食客千方百计找门路,私下向厨师订菜,甚至借大款的餐室,吃到真格的大款美食。

▲这家小店的主菜是粉蒸肉、粉蒸排骨,用小笼蒸在灶头,又热又香。

风味小吃种种

老重庆本地风味的小吃、点心,可称美不胜收,遗憾的是有些名小吃因无人经营,年久失传。大家听仔细点,这东西现已绝迹,哪位感兴趣,这里面大有商机。

神仙粑,以米粉制成围棋子大,烙黄,入口化渣。另有特制鸡蛋面,是由顾客自带生猪板油、鸡蛋来,摊主将猪板油切成指头大的油丁,加鸡蛋下锅,当面制成神仙粑、鸡蛋面奉上。顾客也可只购鸡蛋、猪油做蛋炒饭,葱花、老荫茶免费,花不了几个钱便饱餐一顿。价廉物美,诚实无伪,丰俭随客。

豌豆合汁,是一碗糯米饭加一瓢肉汁豌豆汤,但必须用甲级芽菜末、小磨麻油为作料,方能香味诱人。同时供应小笼蒸牛肉,食客可要求在笼内加几滴麻油再蒸一股气。

肥肠粉,与扬州帮小吃油豆腐线粉近似,却更有内容。街头食担还有大锅心肺肥肠汤,另有水粉、咸鸭蛋、油炸麻花,猪肉馅大汤圆。心肺、肥肠切片凉拌,类似夫妻肺片。水粉、麻花以及是否加蛋,均按客所需烫热后加上肥肠汤上桌。肥肠汤多为清汤,不备油辣子。猪肉汤圆较甜汤圆好吃,过去经营者颇多,上世纪50年代始绝迹。

虾酱凉粉,只有鼎新街一家,而且它没有本钱开店,属于小摊贩,只在夜间设担,所以鲜为人知。摊主使用一副黑漆贴金的小担子,以细瓷小豆油碟盛凉粉约50克,调料则另盛一小碗,让顾客蘸着吃,格调雅致,价格也廉。倘若顾客多出钱,摊主就往调料里加一筷子虾酱,那是沿海来的海鲜,沾在条状的凉粉上,味道绝了。有的食客吃完凉粉,还向摊主讨半碗开水,把碗中的调料全部冲服,馋得很。

▲这家小火锅店在右侧墙柱上挂出写着“毛肚火锅开堂”字样的小黑板,主要菜品挂在竹竿上

老重庆人有个顺口溜,道是:“好吃不过蜇蛛蛋,中间夹个糯米团。”说的就是蜇蛛蛋。何谓蜇蛛蛋呢?其实就是猪油炸的糯米粑,外观为卵形,就像蜘蛛下的蛋。它的加工工艺不复杂,但必须是好猪油、好芽菜、好花椒,方能诱人食欲。

油炸灰水粑,为米粉加碱所制成的米粑,用菜油炸制用后,顾客用竹签串着边走边吃。灰水汤圆,也是米粉搓成的汤圆,为甜食,但没有馅,外浇红糖汁。后来自然灾害期间大行其道的米汤圆,就是袭用的这个老谱。只不过上世纪60年代初连红糖也不可得,加的是油、盐、葱花,笔者曾亲口食之。

提丝发糕本是筵席上的甜食,以江北城的餐厅为佳,顾客上桌必送两份,便于顾客作为带“杂办”带回家,后来小甜食店也仿制。

“九园”包子店,抗战前和抗战初在木牌坊街(现民族路证券交易所对面)设店,几经迁徒,后在小什字长期经营。该店所供包子,每份咸、甜各一枚,以甜包子最佳,食客如想要两枚均是甜包是不行的,另免费供鲜汤一碗。较场口的“醉月轩”、沧白路的“觐阳春”等店也以包子与之竞争,均非其敌。九园包子每天过了中午即售罄,足见其生意红火。

“巴山”汤圆店原在现人民公园假山石窟内,其汤圆外裹黄豆面,称之为“金包银”,座头及餐具皆精雅,女士们特别喜食。

卤菜店,以保安路的“希馐”最为著称,其佳妙在于香而不失本味。“陆稿荐”卤菜店是抗战时期从江苏迁来的,胖师傅据案卖卤菜,用吴侬软语大吹“神仙变作乞丐,送来破稿荐,入锅当作料,卤肉特美,因此得名”的传说。其卤料以冰糖提味,江浙人爱吃,因而走红。

果酱鸡蛋熨斗糕,本是街头小担卖给孩子们的零食,一经添加白糖、鸡蛋、猪油、果酱为馅,就进入了新生市场内的“百老汇”咖啡店,成为用刀叉取食的中为西用的茶点,并硬加以“印度糕”的洋名。但不久又散入街头,恢复了熨斗糕的原名,摊贩争设整洁的桌椅板凳,免费提供香茶,摩登男女接踵而至,成为抗战时期的一道街头奇观。

▲漫画家笔下的重庆火锅

担担面多由小贩经营,他们一般都有个挑子,一头是作料架子和碗筷,一头是锅、灶。锅是白铁桶形,中分为二,其中必有肉骨头黄豆芽熬的料汤,有的还用整只的鸭熬汤,所以料汤特别鲜。锅边另有盛红烧牛肉、杂酱的小格子。抄手馅内有碎金钩及鸡蛋,最要紧的是作料,调味品必须具有特点且随顾客口味加减。农历九月初一至九日为“九皇盛会”,小贩们的担头插上小黄纸旗,大书“素”字,全城一色素面,这几天就不供应抄手及骨头汤。那时城里有好几人因经营担担面而得名,如“驼子面”在

[1] [2]  下一页

最新最新资讯
  • 西宁哪家酿皮好吃?看过来~04-30

    来源时间为:2024-04-22传承百年,藏在一碗酿皮里的“西宁记忆”。从西宁的小街小巷到大饭店里的美食菜单,从唐朝开元年间到新时代的2024年,从肩挑串巷到大……

  • 淄博爆火一年后“老魏烧烤”把分店开到了南昌04-30

    “从来没想过淄博烧烤一下子火遍全国,现在自我感觉有了荣誉感,身上还多了一些使命感!”4月16日下午,淄博市张店区,“老魏烧烤”的现任老板池光春坐在自家正在装修的……

  • 灵感中国Inspiration丨100块钱能在成都建设路吃多远04-29

    来源时间为:2024-04-25成都小吃千千万,哪里能把它们一网打尽?有一条街,不论是在外地游客还是本地人心中,都是成都必打卡的美食集中地。这条街聚集了全四川最……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