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地方小吃 > 小吃做法 > 正文

诱人的潮汕小吃集锦味美价廉(全文)

发布日期:2016/8/4 17:54:12 浏览:2098

汕头小吃做法大全,诱人的潮汕小吃集锦味美价廉(全文) 潮汕小吃大全图片、潮汕小吃、味来主角营养小吃、味来主角营养小吃骗局、味来主角营养小吃加盟、味美、味可美食品有限公司、味之美食品、物美价廉、价廉、汕头小吃做法大全。

春节期间,网友纷纷在微博上晒出自己春节回家乡过年吃到的众多美食,引得围观群众垂涎不已。其中,潮汕小吃以其味美价廉,品种多样,尤为引人注目。

网易旅游原创稿件,转载

找到相关图片(共张)

未找到相关图片

_

(/50)

牛肉丸

汕头小吃做法大全

名小食。来源于客家菜。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驳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街一带饮食摊档甚多,以罗锦章制作的牛肉丸具有特色而闻名。以后又有外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镇邦街牛肉丸,各小食摊档均有经营。

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浆,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缽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

潮汕蚝烙

汕头小吃做法大全

蚝烙是潮汕的特有小食,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一美食。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这种蚝烙,是用地瓜粉溶于水,拌葱珠,在一个平底的铁锅上煎,加上海蛎(潮语叫蚝),再下蛋花,取起蘸鱼露吃。这蚝烙有两种做法,一是农村中比较便宜的做法,就是舀一铜匙的地瓜粉水,向宽口铁锅上一倒,再放下几粒海蛎,就翻一翻取起来,乘热并撒上一些胡椒粉,蘸鱼露吃;一种是把地瓜粉水倒满了整个铁锅,加上蛋拌匀,加上海蛎,下较多猪油,像浮炸一样,使其带脆,卖时在锅里用平铲将它切成几片,按片出售,再炒上一些海蛎加上,这样的蚝烙,价钱较贵,但很香脆。市镇酒店、小食店多有这种小食,“西天巷蚝烙”是汕头名小食之一。蚝有助于明目,又滑润可口,蚝烙又能热胃,寒天人们更喜欢吃。

潮州腐乳饼

汕头小吃做法大全

腐乳饼是潮州著名的饼食之一。它柔润清香,甜里带着特殊的香味。

潮州制作腐乳饼不下百家,但最有名的要算潮州市糖果饼干食品厂。它继承传统的工艺,保持了这种饼食的特点。

腐乳饼最初起于何时难以查考。据说,昔年有一位高明的师傅,因愤于老板无情义,离店前夕,暗将厨房里的腐乳、酒、大蒜等物料乱混于大缸里的饼馅中,老板不忍将此物抛弃,将其制成另一种饼,名为腐乳饼,想不到受到顾客欢迎。以后,各饼食店竞相制作这种饼,而且各显所长。这是传说,不一定可信。但这种饼食历史悠久,本世纪四十年代,潮州林权记号的腐乳饼便出名了。

腐乳饼用料奇特多样。它以精面粉制成饼皮。饼馅中,腐乳块百分之二点五,名酒含百分之二,白猪肉要经过精选,切成肉丁,占百分之十八点二,粉糖含量百分之二十七点五,还有蒜头等,配料总共在十四种以上。在制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先后有序,烤焙也有章法。这样,使饼皮薄而不裂,饼馅饱而不露,干润而不焦燥。目前,这种产品已成批生产,并加上漂亮的装潢,每年均有出口。

腐乳饼不仅造型小巧,有独特的南乳、蒜头和酒的气味,香味浓郁,芳香可口,甜而不腻。而且富含糖类、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有丰富的营养,是饼食中的佼佼者。

菜头粿

汕头小吃做法大全

民间小食。又称萝卜糕。菜头系萝卜俗名,菜头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种,每逢过年时节,各家各户都有蒸制。制作时先将萝卜刮去粗皮,刨成丝,下鼎锅炒软,加入腊肠粒、虾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适量味精、精盐、胡椒粉,同米浆、薯粉拌匀,然后入蒸笼内(先用布垫于笼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为熟。又法:萝卜丝不经炒过,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调匀再入蒸笼蒸熟。食用时将菜头粿切块,下平底锅用油煎至呈金黄色即成。菜头粿外酥内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腻。

水晶球

名小食。水晶球制作精细,注重于包皮和馅料。分甜、咸两种,馅料不同,各有风味特色。选用上等雪粉,和冷清水拌成浆,把加入适量明矾的清水煮沸冲入雪粉浆,用木棒不断搅拌使之稠结后,在案板上凉凉,再用筛过的雪粉和冲熟的粉皮揉匀成块,制成透亮包皮。甜馅料一般选用由红小豆制成的甜豆沙(或甜芋泥);咸馅料选用绿豆,先压成豆片去壳,蒸熟后加入猪肉料、虾料粒、葱料、胡椒粉和鱼露,一起拌匀即成,用水晶状包皮包上不同馅料制成球状,放进蒸笼熟熟取出,最后放进煮沸的猪油浸煮。水晶球色白透明,甜馅味道清甜,咸馅香郁,具有潮汕风味。早在20世纪40年代,汕头市的小公园附近行街的潮成号,为专卖水晶球、虾米笋粿等的小食店。

薄饼

汕头小吃做法大全

凡是尝过“北京填鸭”的人,大都知道肥嫩的鸭肉和脆皮,是包在一块烘熟了的面饼中,再加一甜酱,青萝葡,葱白等持以进食的。这块包在外面的面片儿,形似饼状,但比任何的饼都薄,因而顺理成章的,就有人称它为“薄饼”。但这种薄饼比起潮州的薄饼来,它的“薄”就全说不上了。大约潮州薄饼要十张合起来的厚度,才相等于包填鸭的薄饼一张。换句话说:潮州薄饼的薄度,只及北京薄饼的十分之一而已。

各处的薄饼也都是用面作原料的,本身除了面香外,食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它的作用主要仍是作为包扎一些三鲜之类的配料,食法一般和“北京填鸭”差不多,不过它的馅,一般都离不开猪肉丝、虾仁、香菰丝、荀丝、芽菜、葱白等。更为考究的,当然可以加上鸡丝之类了。食时先把配料脍切炒熟调好味道,再用椒酱、梅酱、甜酱等涂在做好的薄饼上,铺上馅,把它包成长方形,蔌折卷成圆卷,即可以进食了。食薄饼在澄海和潮安最为时兴,潮阳及揭阳一带则较少有。

潮州薄饼为什么可以做得那么薄呢?也许有人以为它是用面棒压出来的,其实不是。它有它的特殊制作方法。它不但不用面棍一张一张辗压,而且做起来时极快,尤其难得的是:饼身一张张厚薄均匀。

制薄饼时,首先用面粉掺水揉捏至有了一定弹力,可以从掌心成团抛出去又利用胶粘回力收回时为准。面团不能太软,又不能太硬,用铁锅(潮人呼为“鼎仔”)加火烧至高热,把生萝葡块点着附有水分的食油揩抹锅面,油不能多,但须均匀,等锅面热得发出青烟,那时即把掌上不断搓捏中的面团迅速地触向锅面,轻匀抹过,面团接触热锅,表面当被粘住时候,立即又把面团利用弹力收回。那么,面团接触锅面的表面部分,便薄薄的附在锅上,趁它熟而不焦,掀揭上来,这就是薄饼了。手法熟练的人,反复地一抹一收;一张过了又一张,十分快捷,偶尔遇到有个别薄饼因面团抹过锅面时不够匀整,出现一些大小孔隙,他们也善于急用掌中面团轻轻加以充补。所有薄饼按次叠好之后,要用湿布张盖,以防止水气的蒸发,同时也保持它的柔软,不至风干。

薄饼除了可以用来包配三鲜熟料进食外,也可以把它包上生馅投油锅中炸成春卷。这些都是咸食,也有甜食的,潮人称之为“糖葱”。“糖葱”是用糖掺配少量面粉,蒸煮多时,逐渐去掉水分,使之成饴,然后反复加以提炼,使具韧脆之质,再把它做成中有葱孔的长方形。糖葱很容易松碎。糖葱入口酥脆而香甜,比起其他各地著名茶食来,糖葱有它特别的优点和独具的地方特色。

食薄饼的时间,一般时兴在清明节前后,这时家家都备办配料,制作一番,薄饼商贩,也随之得市三倍。可是,现在人们多已不拘节气,什么时候想吃,只要有薄饼可购(因为制薄饼是一种特殊技术),随时都可满足口腹之欲了。

虾米笋粿

汕头小吃做法大全

名小食。注重粿皮和馅料,制作时十分讲究。粿皮用优质的大米和糯米制成:先将大米和糯米洗净后用冷水浸泡3小时,用石磨细磨成浆,再用布袋装好加压揉干水分,放进蒸笼蒸10粉钟后取出,加适量冷开水揉拌成块,制成粿皮。馅料主要把赤肉、白肉、虾米、竹笋、香菇切成粒状,加入适量油煎葱珠、方鱼末、味精、胡椒粉、芝麻油、鱼露、精盐、猪油一起拌匀制成。将每粒粉团压薄成圆形粿皮,包裹馅料捏成上面突起呈球形,下边成半圆形,放进蒸笼蒸12分钟后取出,食时在平底锅中用猪油煎至一边灼赤,盛盘淋上浙醋。特点是上部色泽洁白,底部金黄,有鲜美竹笋甘味,粿皮柔软适口,滋味香醇。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汕头市小公园行街开设的潮成号小食店,专营虾米笋粿,壳桃粿等。1965年以后,汕头国平路飘香小食店专营潮汕传统名小食,虾米笋粿是其较为出色的小食之一。

韭菜粿

汕头小吃做法大全

民间小食。选用韭菜为主要馅料(韭菜花、韭黄均可代之),制作时将新鲜韭菜洗净切粒,加入香菇粒、虾米粒,并和入适量味精、精盐、胡椒粉、芝麻油,拌匀成馅料。粿皮通常用番薯淀粉制成。取粿皮压薄成圆形状,包裹馅料后,捏成面上突皱的球形,放进蒸笼蒸15分钟至熟,然后在平底铁锅上用油煎至呈金黄色。味道香浓,外白内翠。街巷流动小食担贩卖的,多取经济型的,馅料纯用韭菜,不加冬菇等细料。

棉城鲎粿

汕头小吃做法大全

鲎粿,是棉城特有的小食品,是富有潮阳乡土味的小食品。有些回乡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和在外工作的人一到棉城,总想尝尝鲎粿的滋味。

潮阳何时开始有鲎粿,未有查考,据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幼年时就有鲎粿了。可见鲎粿是潮阳“历史悠久”的小食品之一。

为什么它叫“鲎粿”呢?原来有两种说法。

先从“鲎”说起。鲎是在海里生活的甲壳类节肢动物,体呈圆形,尾坚硬,形似鞭剑。鲎粿也呈圆形,恰切地说,圆形的一边有凸出似桃状(平面),也就是很似带尾的鲎肉,所以叫“鲎粿”。这是从形似一的说法。

民间传说:县城有一人家,家姑年迈无牙,不便咀嚼食物,以致消化不良,肚常“生风”。民间本来有制腌“鲎鲑”的爱好,因鲎肉无腥味,能助消化、祛风,成为老年人佐餐之需。这家人的媳妇,对家姑虽然尽心体贴,制了鲎鲑供家姑佐餐,可是家姑不会咀嚼粥饭,仍不能如常进餐,日见消瘦。媳妇心里又疼又急,怎么办呀?要是有一种适合她老人家吃的小食就好了!她想呀想,试呀试,终于制成了一种象粿一样的小食品。家姑一尝,哎呀!这粿稠软而不沾粘,竟可

[1] [2] [3]  下一页

最新小吃做法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