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地方小吃 > 各地小吃 > 正文

闲说遂宁介福桥

发布日期:2018/9/4 2:09:55 浏览:457

来源时间为:2018-06-23

◎全媒体记者胡蓉

下班时分,遂宁城区介福桥车来车往。这里是不少遂宁人晚餐的选择地,烤鱼,串串,火锅,肥肠鱼,渣渣面,龙虾……沿着宽敞的道路从东往西行走,浓郁的美食香味让人挪不开脚步。当夜晚降临时,一盏盏别致的街灯装点街道,道路两旁建起成排的居民住宅小区,林立的高楼下是商铺,一片繁华。

然时光往前推20年,在遂宁本地人黄宇的记忆中,家从油坊街搬到介福桥时,那时的介福桥已经属于城郊了,“还是田坎路,”36岁的黄宇记得很清楚。

据清朝乾隆52年丁未年(1787)《遂宁县志》记载:“介福桥,遂宁县北三里,北坝。雍正12年(1734)修建。”

据记载,以前的涪江河道不是现在这样,而是经石溪濠流经嘉禾桥再到介福桥,经西山脚下流到开善寺再到南津桥,从南津桥回到河东涪江现道。也就是说,介福桥下曾经流淌着的是涪江水。为啥取名“介福’呢?据考证,“介”是多义词,古文之意是“大”、“助”的意思。在《诗经》里,“介”字多与“福”、“寿”相连。《小雅》中,“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就是这个吉祥的意思。在清朝末年,有人还看见过介福桥,桥栏杆上镌刻着“介福桥”三个大字。那时的介福桥已经成为涪江故道,没有河水只是泥土,人们把它改作了农田。但介福桥仍然存在。民国28年(1939),四川边防军司令李家钰为了修建遂(宁)、射(洪)公路,为扩宽、改建桥面,将当时旱桥的桥面板拆除,从此该桥名存实亡,“介福桥”也就成了遂宁的一个地名。

今年87岁的遂宁老人欧阳斌说,文革时期见到的介福桥还很荒凉,它是北固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到处都种植了庄稼,只有遂宁到绵阳的一条二级公路穿越北坝。

1985年遂宁建市后,城市发展迅速,介福桥一带如今已经成了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广电大厦、水务局、军转办、电视大学、锦华纺织公司、京宁啤酒厂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众多,成了一流的商贸中心和繁华地段。介福桥,已经在遂宁人的眼中变了模样。

最新各地小吃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